中新网山东高密11月28日电 题:莫言:未来的创作中会更多地体现善行
“文学跟善行密切相连,我们的文学作品里有很多描写善的行为,塑造善的人物,这在我未来的创作中会得到体现。”谈起当前投身的慈善事业,中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主张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善意,从而进一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11月28日,莫言返回自己老家山东高密,参加“莫言文学艺术馆”开馆仪式。活动间隙,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直言,文学作品是展现善行的良好载体,应在这一方面更多着墨。
11月28日,莫言文学艺术馆在山东高密启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现场讲述自己的成长之路。记者 沙见龙 摄
“我在文学作品里保褒扬了很多善的行为、理念、情感。当然,善跟恶是一对矛盾体,没有恶,善就无从体现。”在莫言看来,让善长恶消的关键在于要更好地倡导善、践行善,让更多人成为善良的人,让恶得到遏制,让善行变成一种全社会褒扬的行为。“这也是我过去默默无闻做慈善,跟现在想让‘好事传千里’的转折点。”
莫言真正加入慈善行列,源于他的一次就医经历。得知中国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数量庞大,2014年他便开始为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儿童提供援助。此后2年,他捐出125万元人民币善款共救助了西藏62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但此时的莫言对自己的慈善行为基本闭口不谈,一直笃信行善积德“不应与人言”。
莫言坦言,过去行善不图报,做无名英雄,自认为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但现在关于“为善是否应与人知”,莫言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觉得应该把这种善的行为昭示他人,让大家都来意识到行善是一件既利他人又利自我的好事。”
图为,在99公益日与莫言同行直播现场,两块砖公益基金管委会成员与莫言合影(左起分别为叶飞 王跃春 王振 莫言 张碧波 齐玥)。(资料图)燕飞 摄
2022年春节前夕,莫言和好友、北京舒同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王振用毛笔写下百张“福”字,为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筹集善款,此次事件成为“莫言同心”项目的开端。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帮助新疆、西藏、甘肃等地区困难家庭的300多个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功实施手术。
今年5月20日,莫言联合《中国慈善家》、腾讯公益共同发起“与莫言同行”公益行动,计划倡导营造“人人慈善”的社会氛围。年近七旬的他笑称自己正值“创作盛年”,写作也是他保持年轻的“秘诀”。他直言,只要慈善方面有需求,他一定不会缺席。
在当天正式开放的“莫言文学艺术馆”,初入特设的慈善展厅,“与莫言同行”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大厅内通过图片等形式展示了莫言长期从事的公益事业,数张公益捐款发票被放大成照片悬挂在厅内。“我想大家看到这个肯定会受感染,从而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善事。”
在莫言文学艺术馆,民众参观了解莫言的慈善行动。记者 沙见龙 摄
在莫言看来,发展慈善事业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无论多强大的人,都有需要被善“照料”的时候。形成相互帮助、与人为善的风气,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有巨大作用。“只要我们开始行善,开始帮助他人,就是一个巨大进步。”
在自己的行善实践中,莫言发现中国社会对慈善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行善队伍不断壮大,机构也越来越多,相关法律也越来越健全。他认为,在法律框架下,慈善事业应该能做多大就做多大,让大家在自愿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当自发行善时,会感觉内心有巨大安慰感。“看到受惠者的笑脸,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也是古今中外人们都热衷行善的原因。”
记者在参观展馆时注意到,书法厅内悬挂3幅莫言书写的长卷《麦浪滚滚》《太白若来》《我是不孝之子》,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近年来,他与王振在全国各地探访民间艺术、人文古迹。在他们共同打理的公众号“两块砖墨讯”上,二人发表百余篇诗词歌赋等书法作品,赞美祖国大好山河。
当提及中国文学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莫言表示,文学既应该立足于本土,具备民族、国家、地区、个人特色等特殊性,还要表现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一种普遍性。这样才能获得被翻译出版的机会。
“从本质和情感上来说,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交流共通,这是文学的基础,也是一切意识的基础。”莫言也期待在国家相关部门和作家群体的共同努力下,不远的将来,会有大量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外文,以飨海外读者。(完)
中新网太原11月28日电 (记者 杨杰英 通讯员 郑璐 赵理娜)“双休日、节假日‘不打烊’服务真不错,很多事情周末都能办理,真的很方便、很暖心。”在山西晋城务工的王先生说。
为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需求,自6月起,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实行双休日、节假日“不打烊”服务。
近年来,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坚持为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周期暖心服务,紧紧围绕企业群众和市场主体的需要和诉求,着力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出实招,把创新政务服务举措做“精”,把延伸政务服务触角做“细”,把拓展政务服务渠道做“实”,不断擦亮“晋心服务”品牌。
亮新招,创新政务服务举措
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通过推出服务菜单、开设专门服务窗口等措施,结合企业群众需求和工作实际,公布了第一批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41个高频服务事项,并在晋城市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上统一公布事项名称、办理部门、办理时间、办理地点、预约方式、窗口电话等信息,同时,政务服务中心及各入驻窗口单位按照“能办尽办”原则,安排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带班,为办事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周全服务。
截至目前,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在双休日、节假日“不打烊”服务累计接待企业群众930人次,办件580多件,提供咨询服务353次,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出实策,拓展政务服务渠道
“退役军人创业贷款,需要提供营业执照、6个月的营业流水,但是我属于新创办店铺,没有营业流水,使用个人工资卡流水可以申请贷款吗?”
临近下班,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督查科科长常立佳的手机收到了一则来自“有话码上说”民意平台的新消息。“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小事情,但却是他现阶段急需解决的大问题。”常立佳说,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了郭先生,并很快答复了他的“小疑问”。
常立佳介绍,郭先生所使用的“有话码上说”民意平台以闭环运行,不仅要收集问题、解决问题、答复群众,还有专人对办理情况进行回访。
据了解,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推出“两书一信一码”,向市场主体及办事群众公开承诺书,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目前,该平台上线运行一个多月以来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
做细功,延伸政务服务触角
“以后,就近选择政务服务大厅,就能办了事儿。”今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第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107个,由市政务服务中心承办的晋城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标准化试点入选。
而在此之前,晋城已先后推出分领域综合受理窗口,加强政银合作,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政务服务便利化向基层延伸等办法,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增强企业群众的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今年上半年,市政务大厅共办件27.4万件。
“此次入选的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将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该项目负责人王飞介绍,试点工作实施期限为三年,将打破户籍、居住地、注册地等区域限制,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属地受理,异地受理、属地办理,自助办理四种方式,让企业和群众可以就近选择市内各级(市、县、乡、村)政务服务大厅或便民服务中心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跨层级受理、审批和办结。
晋城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做好‘全域通办’标准化试点工作,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理念,全力打造无微不至的‘晋心服务’政务服务品牌,建设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完) 【编辑:姜雨薇】